商铺置换典型案例分析

委托人在XX省XX市XX县某处购得商铺,该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后政府以棚户区改造项目名义进行征收。因补偿标准不合理,且委托人普遍要求原地置换商铺,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2017年3月1日,该县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公告》,称“拟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红线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及地面附着物等进行依法征收”,并告知了复议诉讼权利;2018年6月21日,该县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通知》,称“《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2018年7月30日,委托人在当地公示栏处发现了某评估公司作出的落款日期为2018年7月24日的《棚户区房屋征收评估结果公示表》,遂以落款日期与实际张贴日期不符、减损被征收人提出异议的期限利益为由向县信访办反映情况,后评估公司又重新出具了落款日期为2018年7月30日的公示表。

商铺置换典型案例分析

本案所涉商铺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公告》虽然对征收事项进行了公告,但无论从发布主体还是从公告内容来看,均不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的形式,律师介入后径行起诉也已超过起诉期限,因此可以该公告告知的相关征收信息申请公开涉案项目的征收决定文件,视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内容提起相应的法律程序。

  • 律师函

律师介入后,首先分析了案件基本情况,根据委托人反映的信息和提供的材料整理了该征收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并将相关违法行为函告县政府及征收办,一方面对政府的违法征收行为进行了劝诫,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委托人及律师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

商铺置换典型案例分析

律师函发出后,律师随即指导委托人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公开因“该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文件,县人民政府收到委托人邮寄递交的信息公开申请表后向委托人公开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79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通知》和县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公告》。律师认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应当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并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公告,委托人正是以此申请公开通城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而县政府公开的文件中,《通知》是关于补偿方案的通知,《公告》是征收办作出的拟征收公告,均不是委托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

为此,律师指导委托人就县政府的信息公开答复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市政府责令县政府对委托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重新作出答复;另一方面,考虑到审级及起诉期限问题,律师以《通知》“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启动棚户区改造房屋搬迁补偿”且公布了征收范围、征收主体、征收部门及实施单位等征收信息主张县政府以通知的形式作出了征收决定并提起诉讼。

经过复议和诉讼程序,县政府于2018年11月15日作出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6号和8号文件的通知》,自行撤销了其作出的征收决定和补偿安置方案,案件取得阶段性胜利。

商铺置换典型案例分析

在律师指导委托人进行复议和诉讼的同时,政府也委托了评估公司对委托人的商铺价值进行评估,并作出了评估报告,但其作出的评估报告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首先,评估机构的选定程序违法。本次评估机构的选定并未经过委托人协商,也未由房屋征收部门通过组织委托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决定,或者采取摇号、抽签等随机方式确定,其选定程序违反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 第四条第一款之规定,侵犯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其次,估价师未对委托人的房屋进行实地查勘,而是直接以证载面积认定房屋面积,违反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第三,评估方法不详,且评估价格严重低于周边同类房屋市场价格,在委托人房屋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同类商业用房存在交易情况且有可观的经济收益的情况下未综合采用相关评估方法违反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最后,评估机构也不具有法定资质,该评估机构属于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并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也未依法到有关部门登记备案,根据《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不具有开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活动的资质,且其设立机构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备案证书》在评估报告作出时尚未生效,其《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证书》也已过有效期限。

为此,律师指导委托人对评估报告申请了复核,评估公司虽然予以回复,但其作出的《回复书》也超过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期限,律师仍然指导委托人申请专家委员会鉴定。最终,该评估报告因存在诸多违法之处,加之县政府自行撤销了征收决定,导致补偿决定也未能依法作出,案件至此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经过律师和委托人的不懈努力,违法征收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导致了项目施工进展缓慢,给政府和开发商带来了压力。秉着积极协商、节约成本的原则,律师也多次指导委托人就补偿问题与政府进行协商谈判,但因委托人坚持原地置换商铺的意愿坚定,多次协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结果。

2019年7月30日七时许,为逼迫委托人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有关部门在未出示任何手续证件、未经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组织约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将委托人商铺所在街道封锁,随后又搭建铁皮围挡将委托人商铺围住,致使委托人正常的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人员出入也受到阻碍,在此情况下,律师当机立断,指导委托人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同时报警要求警方处理,随后,又指导当事人以执法局和住建局为被告起诉要求拆除围挡并赔偿停产停业损失。

最终,该案在尚未开庭的情况下,政府与委托人达成了一致协议,同意委托人置换商铺的要求,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商铺置换典型案例分析

本案是比较典型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纠纷案件,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又根据该条第三款之规定,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本案中,涉案项目虽名为棚改项目,但实际上是商业开发项目,项目落成后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委托人坚持原地置换商铺有一定的眼光和魄力,但另一方面,征收补偿纠纷通过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解决较为容易,风险也较小,北京李顺华律师团队提醒广大被征收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偿方式。

具体到本案程序来讲,本案的程序较为完整的体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活动的法律程序,包括作出征收决定、进行评估等,也体现了征收活动中政府违法逼迁的一些手段,由此给大家带来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即便在律师的帮助下委托人在法律程序上取得胜利,也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会采取包括违法强拆在内的手段,另一方面,即便政府采取了强制手段,也不意味着案件就得不到解决,当然这也需要前期法律程序的铺垫和准备。

相关文章

QR code